月幻茗

举杯邀明月…要与吾辈喝茶么

琴师

夜幕初降,鸣了一下午的蝉才稍稍休憩。步步石阶通向亭台,亭内,人们各自坐定,随着阵阵掌声,坐中那人徐徐拎起身旁的胡琴,大臂舒展,灵动舒缓的音符便从两根银丝中倾泻出来,于琴筒处形成一条鲜活的瀑布,坠到地面向四周绵延开来。氤氲而生的乐曲如水汽般扑面,拢在心间,慢慢抚平了仲夏的燥热,又升华为一种不动声色,却恬淡、平和、活泼的大美,开阔。他将弓子缓缓推入琴弦的间隙,曲毕,奏得满堂生辉,众人皆醉。


这琴师是他,而我,是对他一见如故的乐迷。


被这曼妙琴音吸引的我找寻到了他的琴房。他,成长在一个胡琴世家,墨黑的牌匾上坐落着一行鎏金大字:刘奎龙板胡店。


觉欢喜,正逢他在练琴。我透过琥珀色玻璃的眼睛直直盯着那只紫黑的檀木琴身,盯着他行云流水的拉弓推弓。不知过了多久,面前的玻璃门猛然拉开,“小孩,要跟我学琴吗?”声音爽朗,又挟着些许陈厚。从此,每天傍晚多了一个男孩与黄昏为伴。拉弓,揉弦,换把,虽稚气却有对胡琴初识的喜爱。


时光在罅隙中跳跃,胡琴的听众却越来越少。西风东渐,生活方式的变化,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放下民乐“八音和鸣”,去追逐起了西洋流行乐。而我在一次又一次拉不好快弓、拉不出泛音后,便打起退堂鼓,日渐懈怠乃至疏于训练。那日一早,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,催我去琴房练习。进门,他接过胡琴,转身为我调弦定音,背影遮住几缕日光,少时懵懂,竟不知他为何这样坚守。 


自此,他愈发严格,手臂展得不开、弦揉得不紧他都要训斥我,而我每次都是憋着泪,反复练习,日出,日暮……


又是一年六月盛夏,光阴落香。随着国家更加提倡传统文化,亭台内胡琴演奏的听众多了起来,邀他参加的音乐会也越发紧凑。琴房,午后的阳光穿过块块玻璃,撒得满地光影细碎。他,一位接近耳顺之年的琴师,耐心地为我示范。“你听。”他拉动弓子,音律好像将自己的一切,都化为丝丝暖意与清香,在我的心头游走。我用心聆听着琴声,浑然间,一条绵亘古今的运河出现在眼前,我身体一震,旋律却又突转:绵长的曲调开始讲述胡琴的故事。猛然发觉,胡琴这个真正的民族乐器一言不发地醒来,正轻轻抖落身上一千多年的尘埃,它就像是一双波光流动的眼睛,审视着当今与未来,走入这流动的波光里,也就能看见中华民族、中华文化的模样。


曲终。终悟,所谓坚守,便是身为中国人,担起复兴民乐的时代责任,将传统文化薪火传承。





声明:

本篇是向《语文报》投稿的征文。


以及,感谢曲太@_无心裁曲_ 提出的修改建议。


这里幻茗,与君久别重逢。

评论

热度(3)